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0805 授 工学 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材料学科高级专业型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 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2. 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3. 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4. 正确认识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在我国政治、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与热爱,树立专业报国的使命担当和立志投身专业发展的决心。
二、研究方向 
1. 材料加工工程:(1)现代模具技术;(2)精密塑性成形技术;(3)液态及半固金属精密成形技术;(4)先进连接技术;(5)材料成形 CAD/CAE/CAM 技术;(6)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
2.电子封装:(1)先进电子制造;(2)电子工艺与功能材料;(3)电子制造装备与自动化;(4)微纳制造技术;(5)新型器件与封装;(6)封装模拟与可靠性
3.材料学:(1)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2)纳米材料与器件;(3)新型金属材料;(4)高性能陶瓷材料;(5)新型复合材料;(6)非晶材料
4.材料物理与化学:(1)新型碳材料;(2)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3)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4)新型固体电解质材料与器件;(5)表面科学与工程;
三、学习年限
本学科(专业)本科起点的学术学位直博研究生的博士基本学习年限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不超过7年。
本学科(专业)本科起点的学术学位硕博贯通、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博士基本学习年限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不超过6年。
培养方式为全日制,非定向。
四、学分要求
 
  
   
    | 类别 | 直博、硕博贯通、硕博连读 | 
   
    | 总学分 | ≥54学分 | 
   
    | 学位 课程   | ≥35学分 |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9学分。其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理工医类硕士研究生必修); 《第一外国语》(2学分);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 《英文论文写作》(2学分)。 | 
   
    |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学分 学科通识课≥1学分 | 
   
    | 学科基础与专业课程≥24分,其中: 一级学科基础课程8学分 二级学科基础课程4学分 硕士专业课程4 学分 博士专业课程4学分 跨一级学科课程4学分 | 
   
    | 研究 环节 | ≥19学分 | 开题报告(1学分) | 
   
    |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1学分) | 
   
    | 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1学分) | 
   
    | 发表学术论文(1学分) | 
   
    | 博士学位论文(15学分) | 
   
    | 其它 | 不计学分 |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 
  
 
 
备注:跨一级学科硕转博研究生,须满足新专业硕转博培养方案中所要求课程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学术学位直博、硕博贯通、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设置
 
 
  
   |  类别   课程 | 学分要求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是否核心课程 | 学时 | 学分 | 季节 | 开课单位 | 备注 | 
  
   | 
 学位课程总学分 ≥ 24学 分 
 | 校级公共 必修 课程 |     ≥9     | 408110001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否 | 18 | 1 | 秋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408130001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否 | 36 | 2 | 秋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411130003 | 第一外国语(英语) | 否 | 32 | 2 | 秋 | 外国语学院 | 
  
   | 408210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否 | 36 | 2 | 秋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411210001 | 英语论文写作 | 否 | 32 | 2 | 秋 | 外国语学院 | 
  
   |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 |   ≥1   | 
 | 
 | 
 | 
 | 
 | 
 | 
 | 
 | 
  
   | 学科通识课 | ≥1   | 110132001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材料学院) | 否 | 16 | 1 | 秋 | 材料学院 | 
 | 
  
   | 一级 学科 基础 课程 |     ≥ 8     | 011110001 | 矩阵论 | 否 | 48 | 3 | 秋 | 数学系 | 矩阵论、数理统计和数值分析,三门数学课中必选一门;  | 
  
   | 011110004 | 数理统计 | 否 | 48 | 3 | 秋 | 数学系 | 
  
   | 011110002 | 数值分析 | 否 | 48 | 3 | 春 | 数学系 | 
  
   | 110111002 | 材料加工物理 | 是 | 40 | 2.5 | 秋 | 材料学院 | 
  
   | 110111028 | 先进材料成形技术及理论 | 否 | 40 | 2.5 | 秋 | 材料学院 | 
  
   | 110111001 | 高等固体物理 | 否 | 40 | 2.5 | 秋 | 材料学院 | 
  
   | 110111003 | 材料热力学 | 是 | 48 | 3 | 秋 | 材料学院 | 
  
   | 110111003 | 材料跨尺度计算 | 否 | 32 | 2 | 秋 | 材料学院 | 
 | 
  
   | 110111023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方法 | 否 | 40 | 2.5 | 秋 | 材料学院 | 
  
   | 二级 学科 基础 课程 | ≥4   | 110111017 | 材料成形界面工程 | 否 | 32 | 2 | 秋 | 材料学院 | 
 | 
  
   | 110111019 | 现代模具技术 | 是 | 32 | 2 | 秋 | 材料学院 | 
  
   | 110111025 | 材料成形原理及数值模拟 | 是 | 40 | 2.5 | 秋 | 材料学院 | 
  
   | 110111016 | 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方法及应用 | 否 | 32 | 2 | 秋 | 材料学院 | 
  
   | 110111029 | 材料化学基础 | 否 | 40 | 2.5 | 秋 | 材料学院 | 
  
   | 110111007 | 高分子物理和化学 | 否 | 32 | 2 | 秋 | 材料学院 | 
  
   | 110111012 | 无机功能材料 | 是 | 32 | 2 | 秋 | 材料学院 | 
  
   | 110111005 | 材料分析与研究基础 | 是 | 40 | 2.5 | 秋 | 材料学院 | 
  
   | 硕士专业课程 | ≥4   | 110111030 | 精密冲压与模具寿命分析 | 否 | 32 | 2 | 春 | 材料学院 | 
 | 
  
   | 110111024 | 激光制造技术 | 否 | 32 | 2 | 春 | 材料学院 | 
 | 
  
   | 110111018 | 材料成形装备及控制技术 | 否 | 32 | 2 | 春 | 材料学院 | 
 | 
  
   | 110111015 | 材料数字化成形系统及应用 | 否 | 32 | 2 | 春 | 材料学院 | 
 | 
  
   | 110111013 | 3D打印材料及成形技术 | 否 | 32 | 2 | 春 | 材料学院 | 
 | 
  
   | 110111006 | 材料表面与界面 | 否 | 32 | 2 | 春 | 材料学院 | 
 | 
  
   | 110111026 | 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 | 否 | 32 | 2 | 春 | 材料学院 | 
 | 
  
   | 110111011 | 光电子器件导论 | 否 | 32 | 2 | 春 | 材料学院 | 
 | 
  
   | 110111022 |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 | 否 | 32 | 2 | 春 | 材料学院 | 
 | 
  
   | 110111021 |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表征 | 否 | 32 | 2 | 春 | 材料学院 | 
 | 
  
   | 博士专业课程 | ≥4   | 110231005 | 液态金属精确成形理论及应用 | 否 | 24 | 1.5 | 秋 | 材料学院 | 
 | 
  
   | 110231003 | 金属塑性精密成形理论及应用  | 否 | 24 | 1.5 | 秋 | 材料学院 | 
 | 
  
   | 110231004 | 先进连接成形理论及应用 | 否 | 24 | 1.5 | 秋 | 材料学院 | 
 | 
  
   | 110231007 | 3D打印理论与应用 | 否 | 32 | 2 | 秋 | 材料学院 | 
 | 
  
   | 110231002 | 晶体材料结构和性能 | 否 | 32 | 2 | 秋 | 材料学院 | 
 | 
  
   | 110231001 | 先进功能材料 | 否 | 32 | 2 | 秋 | 材料学院 | 
 | 
  
   | 110231006 |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技术 | 否 | 32 | 2 | 秋 | 材料学院 | 
 | 
  
   | 
 | 
 | 
 | 
 | 
 | 
 | 
 | 
 | 
 | 
 | 
  
   | 跨一级学科课程程 | ≥4   | 
 | 
 | 
 | 
 | 
 | 
 | 
 | 
 | 
  
   | 
 | 补 修 课 程 | 不计学分 | MASE2021 | 材料成型理论基础 | 
 | 56 | 3.5 | 秋 | 材料学院 本科课程 | 材料加工工程、电子封装可选 | 
  
   | MASE0541 | 材料科学基础(上) | 
 | 48 | 3 | 春 | 材料学院 本科课程 | 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可选 | 
  
   | MASE0551 | 材料科学基础(下) | 
 | 40 | 2.5 | 秋 | 材料学院 本科课程 |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1.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按培养方案制定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环节)、学习计划和学位论文工作计划。课程(环节)学习计划应当在博士生入学后 4 周内完成,经导师确认签字后报院系备案,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课程学习计划的,在每学期选课期间修改。修改后的课程学习计划经导师签字同意后报院系备案。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在博士生论文选题时制定完成。
2. 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
(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 文献阅读和论文选题报告,开题通过得1学分。
论文选题报告是博士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博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所选定的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课题要求,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撰写文献阅读综述,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并就选题的科学根据、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课题可行性等做出论证。
学位论文选题报告时间应由导师根据博士研究生本人研究进展确定,一般应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完成,最迟应在入学后第四学期末进行。博士研究生应填写规定格式的选题报告,并在课题组公开进行选题报告会。选题报告会成员应由博士生指导小组组成。具体办法按照院发【2020】02号文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资格审查实施细则》执行。
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
(1)课题的来源、意义;
(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
(4)预期创新性成果;
(5)主要参考文献。
通过开题答辩的学位论文选题报告,经导师签字后,交学院研究生科可得1学分。
对于已通过开题,但因故更换选题的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的安排下重新组织选题报告会,选题报告会要求同上。
4.中期筛选和资格审查
为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规范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环节,加强博士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学院对完成一定学分的博士研究生组织中期考核。中期考核是博士研究生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的一次学科综合型考试,具体办法按照院发【2020】03号文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中期筛选(考核)实施细则》执行。通过中期考核得1学分。
5. 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
博士生在校期间应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情况记载单》至研究生教务科,可得1学分。
6. 发表论文
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本学科领域公开发行的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与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可得1学分。
7.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
(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
(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
(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
(4)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5)通过学院组织的预答辩(见院发【2019】22号)
(6)通过博士生论文的盲审(见校研【2019】10号)
8.博士研究生毕业及学位申请
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院(系)学位审议委员会审议,学校审批,准予毕业,发给毕业证书。
达到院研〔2020〕01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的质量标准》者可以申请博士学位,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通过,授予博士学位。
 
七、其它培养环节执行学校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