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 0805 授 工学 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具有创新能力,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 掌握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备一定的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
3. 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4. 正确认识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在我国政治、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与热爱,树立专业报国的使命担当和立志投身专业发展的决心。
二、主要研究方向
1. 材料加工工程:(1)现代模具技术;(2)精密塑性成形技术;(3)液态及半固金属精密成形技术;(4)先进连接技术;(5)材料成形 CAD/CAE/CAM 技术;(6)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
2.电子封装:(1)先进电子制造;(2)电子工艺与功能材料;(3)电子制造装备与自动化;(4)微纳制造技术;(5)新型器件与封装;(6)封装模拟与可靠性
3.材料学:(1)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2)纳米材料与器件;(3)新型金属材料;(4)高性能陶瓷材料;(5)新型复合材料;(6)非晶材料
4.材料物理与化学:(1)新型碳材料;(2)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3)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4)新型固体电解质材料与器件 (5)表面科学与工程;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培养方式为全日制,非定向。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培养方案总学分≥37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25学分,研究环节学分≥13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
 
  
   | 总学分 | ≥37学分 | 
  
   |   学位课程   |   ≥25学分 
 | 校级公共必修课程≥5学分,其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理工医类研究生必修); 硕士第一外国语(2学分)。 | 
  
   |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1学分 学科通识课≥1学分 | 
  
   | 一级学科基础课程8学分 | 
  
   | 二级学科基础课程4学分 | 
  
   | 硕士专业课程4学分 | 
  
   | 跨一级学科课程2学分 | 
  
   | 研究环节 | ≥13学分 | 开题报告(1学分) | 
  
   | 论文中期进展报告 (1学分) | 
  
   |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会或在学术会议上作报告(1学分) | 
  
   | 学位论文(10学分) | 
  
   | 其它 | 不计学分 | 补修课程、任选课程只计成绩,不计学分 |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  类别   课程 | 学分要求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是否核心课程 | 学时 | 学分 | 季节 | 开课单位 | 备注 | 
  
   | 
 学位课程总学分 ≥ 24学 分 学分 | 校级公共 必修 课程 |     ≥5     | 408110001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否 | 18 | 1 | 春/秋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408130001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否 | 36 | 2 | 春/秋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411130003 | 第一外国语(英语) | 否 | 32 | 2 | 秋、春 | 外国语学院 | 
  
   | 校级公共选修课程 |   ≥1   | 
 | 
 | 
 | 
 | 
 | 
 | 
 | 
 | 
  
   | 学科通识课 | ≥1   | 110132001 | 学术规范与论文写作(材料学院) | 否 | 16 | 1 | 秋 | 材料学院 | 
 | 
  
   | 一级 学科 基础 课程 | 
 
 ≥8 
 
 | 011110001 | 矩阵论 | 否 | 48 | 3 | 秋 | 数学系 | 矩阵论、数理统计和数值分析,三门数学课中必选一门 | 
  
   | 011110004 | 数理统计 | 否 | 48 | 3 | 秋 | 数学系 | 
  
   | 011110002 | 数值分析 | 否 | 48 | 3 | 春 | 数学系 | 
  
   | 110111004 | 材料加工物理 | 是 | 40 | 2.5 | 秋 | 材料学院 | 
  
   | 110111002 | 先进材料成形技术及理论 | 否 | 40 | 2.5 | 秋 | 材料学院 | 
  
   | 110111028 | 高等固体物理 | 否 | 40 | 2.5 | 秋 | 材料学院 | 
  
   | 110111001 | 材料热力学 | 是 | 48 | 3 | 秋 | 材料学院 | 
  
   | 110111003 | 材料跨尺度计算 | 否 | 32 | 2 | 秋 | 材料学院 | 
  
   | 110111023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方法 | 否 | 40 | 2.5 | 秋 | 材料学院 | 
  
   | 二级 学科 基础 课程 | ≥4   | 110111017 | 材料成形界面工程 | 否 | 32 | 2 | 秋 | 材料学院 | 
 
 
 任选4学分 
 
 
 | 
  
   | 110111019 | 现代模具技术 | 是 | 32 | 2 | 秋 | 材料学院 | 
  
   | 110111025 | 材料成形原理及数值模拟 | 是 | 40 | 2.5 | 秋 | 材料学院 | 
  
   | 110111016 | 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方法及应用 | 否 | 32 | 2 | 秋 | 材料学院 | 
  
   | 110111029 | 材料化学基础 | 否 | 40 | 2.5 | 秋 | 材料学院 | 
  
   | 110111007 | 高分子物理和化学 | 否 | 32 | 2 | 秋 | 材料学院 | 
  
   | 110111012 | 无机功能材料 | 是 | 32 | 2 | 秋 | 材料学院 | 
  
   | 110111005 | 材料分析与研究基础 | 是 | 40 | 2.5 | 秋 | 材料学院 | 
  
   | 硕士专业课程 | ≥4   | 110111030 | 精密冲压与模具寿命分析 | 否 | 32 | 2 | 秋 | 材料学院 | 任选4学分 
 
 | 
  
   | 110111024 | 激光制造技术 | 否 | 32 | 2 | 春 | 材料学院 | 
  
   | 110111018 | 材料成形装备及控制技术 | 否 | 32 | 2 | 春 | 材料学院 | 
  
   | 110111015 | 材料数字化成形系统及应用 | 否 | 32 | 2 | 春 | 材料学院 | 
  
   | 110111013 | 3D打印材料及成形技术 | 否 | 32 | 2 | 春 | 材料学院 | 
  
   | 110111006 | 材料表面与界面 | 否 | 32 | 2 | 春 | 材料学院 | 
  
   | 110111026 | 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 | 否 | 32 | 2 | 春 | 材料学院 | 
  
   | 110111011 | 光电子器件导论 | 否 | 32 | 2 | 春 | 材料学院 | 
  
   | 110111022 |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 | 否 | 32 | 2 | 春 | 材料学院 | 
  
   | 110111021 |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表征 | 否 | 32 | 2 | 春 | 材料学院 | 
  
   | 110111009 | 纳米器件导论 | 否 | 32 | 2 | 春 | 材料学院 | 
  
   | 110111008 | 纳米材料导论 | 否 | 32 | 2 | 春 | 材料学院 | 
  
   | 跨一级学科课程程 | ≥2   | 
 | 
 | 
 | 
 | 
 | 
 | 
 | 
 | 
  
   | 
 | 补 修 课 程 | 本科非材料类专业的学生 需补修 | MASE2021 | 材料成型理论基础 | 
 | 56 | 3.5 | 秋 | 材料学院本科课程 | 材料加工工程、电子封装可选 | 
  
   | MASE0541 | 材料科学基础(上) | 
 | 48 | 3 | 春 | 材料学院本科课程 | 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可选 | 
  
   | MASE0551 | 材料科学基础(下) | 
 | 40 | 2.5 | 秋 | 材料学院本科课程 |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1.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本学科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文献阅读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至少应占三分之一,在第二学期末提交选题报告,经所在课题组组织答辩通过后可进入论文工作。
2. 中期考核报告
第四学期末,提交学位论文中期报告,说明论文进展情况(是否按预期进行,总结已取得的成绩、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并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由导师认定是否可以进行下一环节研究工作。
3.学术活动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会或在学术会议上作报告。
4.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应属于本学科专业相关研究方向的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课题,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对学科发展或国家需求有重要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
(2)论文内容应体现论文作者已掌握材料学科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并对所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有广泛了解。论文应有作者本人创造性思维,主要研究结果应具有创新性;
(3)论文应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表达清楚,论证严谨,引文准确、全面,行文规范。
5. 毕业及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学习内容并通过学位答辩,经院(系)学位审议委员会审议,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表决通过,授予硕士学位。
七、其它培养环节执行学校有关规定